追问|“返老还童”有可能吗?专家解惑“生物学年龄”

·不同方法得到的生物年龄具有不同的内涵。由于衰老是人体多系统的衰退,目前生物学和医学研究尚无法确定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及评价金标准,所以这些方法中没有一种被普遍认为是最准确的,但它们可以各自提供不同方面的信息。

有的人未老先衰,有的人则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这是因为“衰老”在不同人身上有着不同的体现。为了更好地描述衰老过程中人体的变化,生物学家们提出了“生物学年龄”的概念。

比起时序年龄,生物学年龄常常能更好地预测疾病风险。2024年3月1日发表于《自然·心血管研究》(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的一篇研究通过KDM-BA模型计算了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中341159名成年人的生物年龄,并发现随着生物年龄的增加,他们从单个心血管代谢疾病发展到多种疾病的风险以及死亡的风险都有所增加。研究还发现,与基于时序年龄的传统风险评估系统相比,基于生物年龄的预测更加准确。

不同于年龄与时间的对应,生物学年龄能够提早、延缓,甚至逆转。2024年3月22日发表于《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的一篇关于怀孕与衰老关系的研究使用了一种基于DNA甲基化(DNAm)程度的“表观遗传时钟”来反映生物学年龄。根据这项研究,怀孕期间孕妇的生物学年龄显著增加。而从怀孕后期到产后约3个月的时间内,生物学年龄则出现了“逆转”现象。

生物学年龄到底是什么?如何测量?它与时序年龄、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是怎样的?普通人应不应该去测?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澎湃科技访问了上述生物老化与心血管代谢疾病研究的通讯作者、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高旭博士。

【对话】

生物学年龄:反映身体功能的不同指标

澎湃科技:生物年龄是什么?为什么要测量它?它跟时序年龄有什么关系?

高旭(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目前医学研究已经发现,哪怕是年龄相同的个体,其健康状态和死亡风险也会存在较大差异,提示需要寻找时序年龄(又称实足年龄)以外的衰老和健康风险的评价方式。因此学界提出生物学年龄的概念,旨在精准反映个体身体健康和功能状态,以更准确地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和预测未来的健康风险。

与日历上的时序年龄相比,生物年龄更关注个体的生理衰老状态和功能能力,因此两者并不一致。

澎湃科技:你团队的研究显示,生物衰老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乃至死亡呈显著正相关。我们知道时序年龄大的人也面临更多的心血管风险,这里引入生物年龄的意义在哪里?

高旭:引入生物年龄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和预测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且我们发现生物学年龄比美欧等国提出的一些临床心血管风险评分,能更好地捕捉多种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形成和转归及死亡风险,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时序年龄大的人,往往生物学年龄也会较大,但不绝对,所以我们通常会发现时序年龄大的人风险更高。我们在研究中观察到,时序年龄大但是生物学年龄较小的个体,他们的疾病风险确实是小于同龄个体的。时序年龄不等同于衰老水平,只是它恰好与衰老有某种相关性而已,不存在因果关系,而生物学年龄,往往是环境等因素促进疾病进展的原因。

澎湃科技:都有哪些测量生物年龄的方式?如何判断准不准确?

高旭:测量生物年龄的方法包括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生化标志物和功能性测试等。比如说我们研究中所使用的Klemera Doubal法(KDM),就是通过对多种临床及血液标志物的计算所得来的。那篇研究怀孕与老化的文章中的生物年龄则是通过DNA甲基化数据来测定的。有研究发现,DNA在一些位点上的甲基化水平与年龄高度相关。通过对这些位点数据的综合计算,人们开发出几种“表观遗传时钟”来反映生物年龄。

因此,不同方法得到的生物年龄具有不同的内涵。由于衰老是人体多系统的衰退,目前生物学和医学研究尚无法确定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及评价金标准,所以这些方法中没有一种被普遍认为是最准确的,但它们可以各自提供不同方面的信息,所以需要根据研究或者临床目标来确定使用哪种生物学年龄更为合适。

生物学年龄的准不准都是相对的,在大数据爆炸的当下,通过机器学习等大数据模型的形式,总可以获得不断迭代和声称“更为准确”的生物学年龄,但是如果构建这些年龄的目的和本质的挖掘思路不变,一味的迭代仅仅是在数字上变得更为好看而已。

复杂的衰老现象

澎湃科技:这些方式所使用的指标之间有没有关系?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些指标能够解释人为什么衰老?

高旭:这些测量方法使用的指标可能在某种程度上相关。例如,基因组学可能涉及长寿相关的基因变化,而生化标志物可能涉及炎症或代谢相关的生物标志。这些指标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体衰老的不同机制和过程,因此可以理解为这些指标协同解释了人体衰老的复杂性。

澎湃科技:生物年龄跟健康的关系是怎样的?是不是可以将生物年龄理解成判断健康程度的指标?生物年龄越“年轻”身体是否越健康?

高旭:目前的绝大多数研究均发现生物年龄与健康密切相关,可以视为评估健康程度的指标之一。通常情况下,生物年龄越“年轻”,个体身体功能和健康状态越好,死亡风险也会较低。因此,较年轻的生物年龄通常与更好的健康状况相关联,但由于生物学年龄种类很多,不同的测量方式对同一个体的评价并非绝对。

澎湃科技:外表的衰老能用生物年龄来解释吗?

高旭:外表的衰老可以部分用生物年龄来解释,比如皮肤年龄(skin age)或者一些基于外貌的大模型等就是特别开发出来解释这一现象的。但衰老还会受基因、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所以不能以偏概全。

澎湃科技:这篇关于怀孕和生物年龄的文章提到,怀孕加速了生物年龄的衰老,而孕后康复时这种衰老又会被逆转,程度与孕前BMI以及母乳喂养等因素有关。哪些事件会加速、延缓或者逆转生物年龄的衰老?我们有可能“返老还童”吗?

高旭:加速、延缓或逆转生物年龄的衰老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生活方式、环境、饮食、运动等。例如,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的锻炼、适当的营养摄入、压力管理等可能有助于延缓生物年龄的衰老。

关于“返老还童”,目前还没有科学证据表明可以完全逆转生物年龄,但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医学进步可能会使人体更健康、更年轻。当然也不能排除这篇文章所使用的生物学年龄只能捕捉部分器官组织衰老水平的可能性。

澎湃科技:我们应当主动去测量自己的生物年龄吗?你对现在一些能够测量“心肺年龄”“肌肉年龄”的产品怎么看?

高旭:鉴于生物年龄与健康、疾病风险密切相关,主动测量自己的生物年龄可能有助于个体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关于能够测量“心肺年龄”、“肌肉年龄”的产品,这些工具可能是了解自己健康状况的有用辅助手段,但其准确性和科学性需要进一步验证。

目前存在一些医学、美容或者保健产品会声称他们使用某些生物学年龄发现自己的产品更为有效,某种程度上,这并不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做法,往往噱头大于实际。我们需要对生物学年龄的发展保持乐观的态度,但是需要保持谨慎。